[古今廉闻]大儒故里寻芳踪
时间:2011-11-18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分享到:

大儒故里寻芳踪

  陈宏谋是清代广西籍官员中,官位最高、任官时间最长、任官历经省份最多,政绩卓著而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一位清官。同时,他治宋代二程、朱熹之学,是著述颇丰的理学名臣。获得“第12届文华奖”、“中国戏剧奖”等诸多荣誉的桂剧《大儒还乡》,就塑造了他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大儒形象。

  循着大儒还乡的脚步,我们走进其故里――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村里有座保存完好的三进祠堂,便是陈氏宗祠。祠内存有匾额、碑刻数十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乾隆皇帝钦赐的御笔石刻。碑高约1.5米,宽0.6米,行楷书法,圆润流畅,字迹清晰:“东南繁剧地,抚治寄贤良。为我苏徐海,宜民简召王。允惟为沟洫,方可课耕桑。实政斯应树,虚名尚谨防。一心要于敬,五字示其纲。勖尔推行善,芳同桂岭长。”当时陈宏谋已经61岁,调任江苏巡抚,乾隆皇帝赠诗送行,对其寄予厚望。

  在陈宏谋48年的仕宦生涯中,先后历12省、任21职,官至东阁大学士。又因爱憎分明敢于弹劾奸弊被降职甚至革职达6次。他强调“养民富民”,躬行力践,每到一地任职,总是“以民心为己心,亦视官事如家事”,从当地实际出发,深入考察水利、农桑、河防、矿产、运输等民生之事,发展地方经济,积极改善百姓生活条件。

  陈宏谋特别强调“以俭养廉”。乾隆时期,吏治腐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为了扭转恶劣的官场风气,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提出两条箴规:一是要端正做官动机,官员只能为老百姓办事而不能为自己谋利益。二是要正确对待钱财,告诫官员不可贪图钱财。他力图通过他的论述,在官场中建立起大家都应当共同维护的准则。

  陈宏谋身体力行推行自己的为官之道。他当宰相之后,有官员带着一方雕工精致的砚台前去拜见。送礼者说,这砚台相当稀罕,写字不用填水,哈一口气就有水出来,并当场表演给陈宏谋看,果不其然。陈宏谋问:“这么好的东西,多少钱?”送礼者答:“没有多少钱,百把两银子。”陈宏谋说:“北京城里的水很便宜,一担水也就一文钱,我写一辈子字耗几文钱就够了,这个砚台你还是带回去自己用吧。”第一次送礼不成,这名官员心想,准是陈宏谋嫌礼太轻。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找到一只用名贵玉石做成的能按摩又可辟邪的如意龟送给陈宏谋。陈宏谋又拒绝了,他说:“这只龟确实是稀世珍宝,但我也有一件无价之宝――‘不贪’。用我的无价之宝换你这个稀世珍宝划不来,你还是把它拿回去吧!”

1771年,陈宏谋已逾古稀之年,始获帝允荣归。当他行至山东兖州时,不幸病逝于船上,客死他乡,终年76岁。他用76年的生命书写了功绩种种,留给后人缅怀,而他的一颗不泯之心,只能回到那清纯无染的梦里河山。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绪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下一篇:[警言警句]《傅雷家书》
上一篇:[警钟长鸣]贪官的绰号
法院地址 | 来院地图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浙ICP备19043242号-1